Saturday, March 24, 2012

疑神疑鬼?行為怪異?您可能罹患「失智症」!

當周遭的朋友變得疑神疑鬼、有怪異行為,以及無來由的情緒變化,好像變成另一個人,這時大部份的人都會以為被鬼神沖煞到,嚴重者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。神經內科醫師提醒,有可能是罹患了「失智症」,建議盡快檢查治療。

近日一位62歲早餐店女老闆由女兒陪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,主訴近一年來,女老闆的個性慢慢且持續的變壞。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遠說,這位女病患變得易怒,忘東忘西,客人剛點過的早餐馬上就忘記,並重複請客人點餐,讓客人不勝其擾。收了攤後,病患變得疑神疑鬼,覺得家人及客人偷她的東西,甚至覺得有人要害她,因為這些怪異的行為不斷加重,家人擔心病患被沖煞到,帶去問神求解也無效,因此將病患「押來」醫院就診。

林志遠指出,第一次就診時,病患非常抗拒,覺得家人和醫師聯合起來要害她,她不是神經病,為何要到神經科就診?經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發現,病患原本是一位温和慈悲的長者,非常照顧家庭及媳婦,有良好生活習慣,沒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因病患符合失智症診斷,於是醫師仔細加以詢問可能造成失智症的原因,發現原來病患長期茹素約30年,因此醫師經抽血證實病患是維他命B12缺乏症。

經過醫師仔細解釋及向病患說明只是要打「營養針」,病患才減少抗拒接受治療。經過三個月的追蹤治療,病患已能自己前往醫院就診,並將自己製做的素三明治「記得」帶來請醫生吃。

林志遠表示,維他命B12對於神經系統的發育及維持,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,需要在酸性的胃腸中才能被有效吸收。

近年來,維他命B12缺乏症並非少見疾病,過去常見於長期吃素及胃切除的病患中。在過去的醫療中,病患就醫時,常在點滴加入紅紅的營養針就是維他命B12,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及健保開辦,病患打點滴改由健保給付,要自費加「營養針」的行為反而減少。加上近年來吃素的健康飲食習慣被提倡,以及健保時代各式各樣的胃藥及制酸劑普遍使用,吃胃藥導致胃酸不足,無法有效吸收維他命B12,導致維他命B12缺乏症的案例日漸增多。

他說,現行最好的治療方式是以維他命B12針劑定期肌肉注射為主,原因在於病患往往因為年長及有吃胃藥習慣,若口服維他命B12,仍因胃酸不足而無法有效消化及吸收吃到胃中的維他命B12

林志遠提醒民眾,依據文獻報告指出:維他命B12症所導致的大腦病變及神經行為症狀,最好在一年的黃金期內治療,同時若有以下失智症10大警訊,建議應及早到神經內科求診,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的維他命B12缺乏症或其他失智症原因,早期接受治療。

失智症10大警訊:
1.記憶減退、影響工作:忘記頻率增加,提醒也想不起來。
2.無法勝任原本熟悉事務:如英文老師想不起簡單單字。
3.言語表達出問題:以替代方式說明詞彙,如「用來寫字的」代替「筆」。
4.喪失時、地概念:搞不清楚日夜、在自家周圍迷路。
5.判斷力變差、警覺性降低:一次吃超過一天以上藥量。
6.抽象思考困難:使用遙控器等日常操作出問題。
7.東西擺放錯亂:如將水果放在衣櫥,把衣服擺在冰箱。
8.行為情緒改變:無來由的情緒變化。
9.個性改變:疑心病重、口不擇言或過度外向等。
10.喪失活動、開創力:變得被動,對嗜好失去興趣。
《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》

本文作者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陽明院區神經內科 林志遠醫師】
本文由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】提供

Wednesday, March 14, 2012

名醫抗老-慢走每天半小時



身體好 沒秘訣,只要一直走「我媽媽 今年已經 90 歲了,不僅能走能跑,腦筋還好得很。
有她當榜樣,我當然也要活超過 90 歲才行囉!」花蓮門諾醫院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

生性樂觀,雖已年過七旬,他卻從 不覺得自己老,每天仍像個年輕小伙子般,活得很帶勁。
黃勝雄早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任教,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科外科專家,更是美國雷根總統
當年指定的隨行醫師,年薪超過百萬美元,可說功成名就。
15 年前,他深受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「美國很近,花蓮卻很遠」這句話感動,毅然放棄一切,像條迴游的鮭魚,返回故鄉台灣,到後山接掌門諾醫院。
身體好沒秘訣,只要一直走:
這些年來,他既要為醫院的長遠 發展而四處奔走募款,也要為腦部創傷病患施術。
他往往在手術檯旁一站就十幾個小時,沒有過人體力,根本就辦不到。問他保持充沛體力的方法時,他笑得燦爛, 「很簡單,只要一直走、一直走就行了。」

這些年來,他每天清晨起床後, 就到附近校園的操場「慢走」三、四十分鐘,回家沖個澡,
吃過早餐後,再出門上班。顧名思義,「慢走」就是慢慢地走,不求速度,也不在意距離,能走多遠,就 走多遠。長期走下來,黃勝雄也走出了心得,每次出門走路都走到微微冒汗的程度,心跳則高出正常值三成左右,也就是說若正常心跳為每分鐘 70 下的話, 就走到每分鐘心跳 90 下上下,既可達到
運動效果,也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。 如果覺得早上走得不過癮,晚上下班回家,吃過晚飯後,換上輕便服裝,他還會再出門走幾圈。碰到下雨天,那裡也去不了,他就跳上走路機,把一天的運動量補齊。
運動量不大,堅持下去就見效
黃勝雄曾算過,每次出門慢走一趟回來,大約可消耗 2 百大卡熱量,雖不多,長久下來卻相當可觀。
為了檢視運動成果,每次運動完沖過澡後,他 就站上磅秤,只要體重超過 BMI( 身體質量指數) 的正常
標準,接下來的幾天裡,他就從日常飲食中變花樣,少吃高熱量食物,務必將體重拉 回正常範圍內才
恢復正常飲食。
「這真是斤斤計較!」黃勝雄認為,美食當前,大多數人都把持不住,結果飽餐一頓下來,往往也
帶給健康一些負面影響,唯有堅持正確且健康的飲食原則,才能永保安康。結果他逐漸偏向素食,
但在台灣吃素容易缺鐵,因此他選擇「方便素」,只吃一點 點的紅肉,多吃魚類及蔬果。
黃勝雄說,這幾十年來,他接觸 過的中風病人不知凡幾,深知中風對個人及家庭、社會的傷害。
所以他特別在意血壓及血脂的升降,加上每天慢走及盡量素食,不讓中風等急重症有可乘之機。

常保樂 觀心,趕走自由基

黃勝雄認 為,還要常保一顆樂觀的心,因為唯有敞開心胸,才可以減少自由基對健康的威脅,
「不要說 90 歲,長命百歲也沒問題。」 黃勝雄表示,自由基無所不在,看似難以應付,但只要
生活規律,不暴飲暴食,不抽菸,不酗酒,加上養成規律運動,自然能將這個危害健康的因子
壓到最低 。但他強調,健康不可能不勞而獲,一定要有實際行動,再配合堅強的意志力才行。